尊龙人生就是博首页

江浙沪皖艺术家汇聚于上海共同创造了海派绘画的辉煌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4-06-15

  呼应开合花青花房无形无声画风高古胡锡圭花苞花丝画廊无言心说海派绘画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现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又呈现何种特质?

  昨日,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联合安徽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百川汇海——江浙沪皖海派绘画名家精品联展”揭幕,通过95件(组)文物文献向人们呈现:海派绘画的辉煌,由江浙沪皖艺术家在上海共同创造,这座城市的开放、包容、多元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和舞台。徜徉于展厅,观众感受到上海海纳百川、开拓创新的城市气质,也了解了长三角地区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文化相通的历史传统。

  这是近年来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临展中展出精品文物最多的一次,首次亮相的展品数量达64件(组),其中一级文物4件(组),二级、三级文物47件(组)。展线年胡维翰为李筠嘉六十岁寿辰所作画像,徐渭仁以隶书题字“杖乡图”,裱边有郭麐、吴信中等众多江浙沪皖文人祝寿题诗。

  “以往的海派绘画展基本从上海开埠后讲起,但这次展览把视角延伸到了上海开埠前的人文传统,去梳理呈现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唐永余坦言,上海开埠后取得的辉煌成就很令人瞩目,但开埠前的文化艺术成果也值得关注。从历史来看,上海在宋代的时候因商而建镇、元代建县,到了明代经过近300多年的发展,上海县已经成为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乾隆、嘉庆年间,上海港口贸易繁荣,已成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这一时期,上海是江南文人的重要雅集之地,虽多为传统式的文人雅集尊龙人生就是博首页,但为开埠后的书画雅集提供了先例。

  比如,清代著名藏书家李筠嘉,有慈云楼藏书八千余种上万卷,常召集名士于“吾园”雅集,其刊刻的《春雪集》,集各地名家133人之诗词。与吾园雅集相近的还有平远山房雅集、蓬莱阁雅集等均盛极一时,为海派艺术的兴起奠定了重要基础。

  开埠后,上海书画市场繁荣、展览的兴盛、出版业的发达、美术教育的普及,吸引了江浙沪皖及各地画家纷纷来此从艺鬻画。此次展出了一本1941年的《中国画会上海本埠会员通讯录》,从上面刊载的221名画家的籍贯信息来看,来自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最多,占比接近九成。

  据记载,早期来沪的书画家,一般寓居于商业繁华的城隍庙以及豫园附近,得月楼、点春堂是书画家雅集交流的重要场所。比如,此次展览最重磅的展品之一《观剑图》,便是任伯年为豫园点春堂所作。除了1996年在“上海六千年文化展”展出过一次以外,该画作一直都深藏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库房中,它原名并不是《观剑图》,而是《任伯年为点春堂作人物大幅》,1998年被定为馆藏一级文物后改为现名。这是一幅神秘的、精妙的更是耐人寻味的画作,有人称之为《观刀图》,也一度被误认为是上海博物馆馆藏,围绕它至今争议不断。

  其中一大关注焦点为其是否与小刀会起义有关。点春堂曾为小刀会起义指挥所所在地,许多评论家认为这是一幅“大有深意”之作,因任伯年曾参加太平军,对小刀会有着非常的情感,所绘树荫观刀的画面含蓄地表达了任伯年对小刀会勇士深深的敬意和赞颂。也有观点认为,该画作于1888年,已是小刀会失败30年之后,跨越30年的“怀念”难免过于牵强;而画中人物所观的是剑,并非刀。它究竟是何出典,也一直是困扰着学界的一个谜题。任伯年研究专家丁羲元透露,根据中国近现代收藏大家钱镜塘的观点,该画所绘内容是志怪小说集《搜神记》中所记干将、莫邪的故事尊龙人生就是博首页。

  在唐永余看来,《观剑图》的美学价值更值得关注。这幅作品为八尺中堂,是任伯年艺术巅峰期的代表作之一,无论是构图、线条、色彩都极为精妙。传统的中国人物画中,人物一般置于画的前面,但这幅画中的人物藏在树后面,体现了隐与现、藏与露的关系。从人物的线描来看,他受陈洪绶的影响,但又吸收了其他名家技法,使粗犷的线条变得有些圆润。用色上,占据主画面的高大椿树的树叶是淡淡的绿色,一种红色的藤花点缀其间,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这也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海派绘画的兼收并蓄尊龙人生就是博首页、开拓创新。在本次展览中,以张熊为首的鸳湖花鸟画,以四任为主的历史故事画、以钱慧安为首“城隍庙”人物画派,以胡锡圭为代表传统仕女画,以赵之谦、吴昌硕为首的金石大写意画,以三吴一冯为首创新山水画等济济一堂,彰显了海派画家群体的追求——艺兼众美、风格鲜明、笔墨多姿、谱系多元。